呃,這次的文章百分之百不符合本部落格一貫精神,沒有敗家,
本次走有感而發的知性(←自己說的)路線,沒興趣的人請自行忽略。
前陣子臉書上沸沸騰騰地串連著白玫瑰,
看許多朋友都不假思索地在按讚,朋友中不乏聰明人,
因此讓我對這個現象百思不解。
而前陣子就已經知道台灣會上映一部日本電影,
片名叫《それでもボクはやってない》(儘管如此,我沒做過),
中文片名翻得挺俏皮,叫做《嫌豬手事件簿》。
這部片是日本名導周防正行控訴日本司法體制荒謬的作品,
這種著重內容的片,我不會進電影院看大銀幕,所以自然是等 DVD,
剛好在亞藝思考要租什麼片打發颱風夜時發現它陳列在架上,
便順手租了回家。
而白玫瑰和這部片有何關連呢?老實說,親自看過,那感觸才會深。
只要你稍微把自己置入片中主角的境遇,
那股沉重的無力感和憤怒就會讓你開始省思,
自己在按下白玫瑰那個「讚」之前,有沒有思考過要付出什麼代價。
按下那個讚,究竟是匡正了社會亂象;還是把社會搞得更亂?
罪刑法定原則、無罪推定原則、適法性,
這些如果都可以不管,這樣的台灣我真的不敢再住下去。
而目前台灣的鄉民主義鼓吹的正義,
其實是在試圖推翻這些事實上是在保護最大整體利益的原則 (囧)
個人覺得,台灣的鄉民網路公審,遠比恐龍法官遺害更烈;更可怕。
而鄉民的熱血行為,其實也只是暴露出台灣法治教育失敗的程度……
以下為電影資料:
開眼電影:嫌豬手事件簿
日文維基:それでもボクはやってない
中文版電影預告片段:
影評: